【3.6.12大更新系列讨论】新功能简要说明兼对Marginnote运营的严厉批评

总是不谈同步的问题

2 个赞

同感,例题放在节点里面破坏了原来的结构。
原本以为 “创意空间” 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结果创意空间,在刚刚视图还是可以展开,同样破坏了结构。
希望能调整一下,增加一个开关,允许用户在大纲视图中,关闭“创意空间” 子节点的显示。

我上面也有提到:

@Lanco_Support-Team

1 个赞

这个问题原来我是这样解决的,把的大纲中夹的笔记用颜色区分开了。通过筛选颜色搜索就能区别开。

1.支持对“加强功能介绍”问题的批评(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如TheBrain,每个月都有直播课);同时附议关于卡bug的几个意见反馈,新功能确实需要进一步完善。

2.反对对“加强沟通”、以及对“灵感盒”和“引用”功能的指责。这个功能包括我在内的很多用户都用得到。一些人用不到,不代表另一些人用不到,在不卡的情况下,抱怨贬损其实并不明智(不喜欢的,只需自己不用即可,毕竟基础功能并没有因新特性减少),因为这极易对开发者形成误导,让他们以为很多人讨厌这个功能(尤其对于论坛老用户而言,更需注意发言;因为他们往往对开发者来说举足轻重),或者至少是在未来畏惧于添加新功能,进而给其他部分用户造成困扰。毕竟这不是部分人的专属软件,众口皆需调。

如若稍加了解,即知,“灵感盒”等功能,其实就是应之前几位坛友的要求加的(4月的几个贴)。尽管仍待完善,但是可以说,在新功能问题上,mn是国内对基层用户(而非金主)需求应对的最快的几个app之一了。这点也是我们甚为感念的。

新功能不完善之处则以完善改进之;反之,因噎废食,只会让软件不断内卷化。

抱歉也许话重了,但有必要发出另一种声音,让开发者知道我们的存在。对事不对人,望海涵。

不过有关“新功能介绍”的问题,确实需要改善。

最后再次感谢开发者、楼主以及一切热爱并有志于完善mn的同仁,谢谢!

@Min @Lanco_Support-Team @Edward_Support-Team

7 个赞

确实是一个好方法,目前也只能暂时这样解决了。

使用marginnote过程中一直感觉如此。
开发者不断弄出各种花里胡哨的新feature,
反正有用户一直帮助找bug(找了也不一定改,“我们是小团队,人手有限”)

这段话我讲过一万遍了,QQ群已经不抱希望地退掉了,论坛也是今天邮箱收到了你的引用提醒才上来。
不知道开发组什么时候能重视

最近刚刚设计完一套 自己用的颜色和标签标注系统,正打算根据近期一篇论文的撰写流程的体验,其中包括文献搜集,阅读,形成综述以及加入问题意识,阅读原始资料(文科研究)等一系列的过程,写一套自己的经验分享,于是更新了灵感盒子以后,感觉就有一种矛盾的情绪。

已经有的颜色和标签系统,背后有着比较缜密的联系和已经形成的惯习,我个人吧,不用新功能也觉得可惜,但是新功能对已有的习惯冲击也是很大,其实真把MN3当工具用形成自己的效率体系以后,工具的学习成本恰恰是很大的。

我想说我自己就是很容易在出现突发性idea的人,所以我现在设计了这套笔写-摘录-颜色与标签整理卡片整理思维的模式,现在引入了灵感盒子,感觉适应上的阻力真的无限大 - -… 新功能吧不用,可惜了,但是看了运营团队的介绍和大家的讨论,这一个可以作用于整个工具使用思维的新功能吧,去适应真的需要非常大的力气和时间,当然也可能是自己的问题。

我赞同一些朋友认为的,新功能即将上线前,如果运营有时间,可以进行一些提前的预告,或者是从这个功能背后的本质逻辑进行说明,那么可能用户会更方便提前尝试在自己的使用习惯背后的(信息整理思维系统)中提前尝试为新功能所象征的思维方式或者阅读方式预留出位置。

以上

现在论坛中用户反馈BUG的氛围很热烈,至少说明了事情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这不足以构成抨击新功能的理由,我注意到你提的很多建议帖子下都有工作人员的积极反馈,那么现状就不是“官方对用户的反馈采取置之不理或者冷漠的态度”而是“官方回应了你的反馈但没有满足你在时间上的预期”,也就是说官方值得批评的点或许是改进BUG或者优化已有功能的效率。

让我们从消费者和开发者的权责关系上来分析,一个开发团队面对用户的反馈,合理的实现周期应该是什么样的?这得分两种情况,如果BUG类的反馈,那么能够接受的范围应当是小版本内完成迭代,比如Marginnote存在的同步问题,这方面团队的效率是不尽如人意的,这方面值得批评和重视;另一方面,如果用户给出的反馈属于建议的性质,那么我认为在开发团队采纳的情况下,即使在经过一个大版本的迭代后才实现也并无不妥,梦寻小姐姐你提的一些优化反馈我也深有同感,特别是撤销按钮的问题,藏进二级菜单对于移动设备上的使用很不友好,但考虑到这些反馈都属于优化建议的范畴,我们或许可以对Marginnote团队的实现周期持一种更宽容的预期,这样官方也能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到重大BUG的解决过程中来。

我话说的可能有点重,但在一些关键问题的讨论上厘清现状和事实更有建设性,这样也方便官方看清用户的需求,而不至于双方都进入一种纠缠不清的讨论氛围中,这对于改进现状和解决问题没什么帮助。

我没有抨击新功能,抨击的是把新功能的地位放在基础的优化之前,抨击的是把新功能简单地加进本来就很长的黑色长条。

我当然不指望所有东西提了你们就会做,也不指望所有东西提了就马上做好,毕竟我已经提了很多东西,也等了很久。

如果你觉得我反复提一个东西没什么帮助,那这也是我的自由吧,我就想浪费时间反复提醒你们。

2 个赞

更何况,我已经对你们没报什么希望,QQ群也退了,论坛也是今天有人引用了我,才上来看看。没打算给你们提任何更多东西了。
等下次同步/撤销按钮/编辑卡片有任何一个做好了再说吧

2 个赞

这也是这个主题贴里提到的一个问题:和用户的沟通
比方说你们打算一个大版本之后再修某个bug,可不可以给用户说一下你们已经真的把这件事放到日程上了呢?这样用户也不需要在这里无谓浪费时间重复发帖了。

没人不尊重你选择的自由,你当然可以选择退群,也可以选择不“浪费”时间在论坛上,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

我个人支持和尊重你的选择,但基于我对开发团队与用户之间权责的理解,你的选择不能证明谁有什么过错,你对Marginnote的不抱希望也不能证明Marginnote的发展就没有希望了。

1 个赞

我没有提过什么对错呀,我只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用户在这里回帖,又不是法官

我也没提到谁不尊重我选择啊

我老早退群了,也不需要你现在来“允准”吧
你对我的回复完全没有在点子上呢…既然我的行为是我的自由,那你回复时就应该抓住重点,对我的建议和反馈作出回应,而不是来讨论我的个人行为。

1 个赞

没有微不足道2333,我们很重视你的意见,团队的讨论也经常提起你,只是确实从软件工程层面上,需要一些迭代,尤其是UI方面的需要重构架构才能实现你的一些意见。

没想到你退群了, :dizzy_face: 希望以后能再邀请你回来,也欢迎随时戳我们吐槽

作为一个新功能,它的初代呈现更多的是一种笔记理念和技术验证,在验证成熟后我们会花大力气去优化它的交互,这是现有的团队架构决定的,除非对团队架构和公司作出重大调整。 但是有一点,我们非常支持你的审美和意见,承认自身的不足,包括同步,也在加紧开发。

谢谢你的回复。后续安排这方面相信你们能做好,我这里交流一个技术问题。

对于灵感盒,你的回复中举了一个例子:

我举例,你学习理论力学,你最初按照课堂的学习,组织了一张脑图,那么现在你要做题,你要搞研究,思考理论力学和量子力学一些知识的关系,这时候,MN可以满足思维的迭代,我在不破坏第一次课堂学习后的知识组织的情况下,可以重复利用之前制作的知识卡片,进行一个知识卡片之间关系的二次迭代,笔记还是那些卡片,但是卡片之间的关系可以独立存储一个新的关系版本,服务于量子力学的思考。

但我的问题是,这么做和你单独再重新建立一个笔记本整理笔记有什么本质区别呢?原来的笔记可以直接复制到新笔记本里,构建新的脑图,为什么非要在原来的笔记里新建一个灵感盒的脑图呢?

更进一步,我的使用体验是,我的笔记本对应我撰写的论文,每一个新论文我就新开一个笔记本,然后把需要的资料放进去,之前的笔记有用的拷贝进去,灵感盒的功能对我没有太多用处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它不能像笔记本脑图那样对应文档的重新整理,仅仅是针对一个知识点。

当然,我也可以利用灵感来整合不同笔记本内容,那最终是什么情况呢?我一篇论文可能参考文献几十篇,那么不同的参考文献就全部混在一个笔记本里,这在管理上是十分混乱的,我宁可用一个笔记本对应一个论文的模式来进行管理。

@Min提出的灵感盒和引用功能的联系,我觉得能够理解,我也经常出现一个笔记卡片需要用在多个位置的情况,引用也许能够帮助我解决这个问题,但我之前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是利用链接功能,我觉得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灵感盒功能无疑大大复杂了脑图的功能,三维脑图这个词和fancy,但对新用户来说,光理解和学习的曲线就很陡峭,这个功能的意义也比较模糊,需要进一步阐述。

是的,等效于一个新的脑图笔记本并且分屏多开MN。

所以这套功能的灵魂是 引用卡,而非这个盒子,这个盒子是在希望把遥远的空间拉近至唾手可得,把多开MN才能拉出的空白区域,变成您在脑图上随时随处挖树洞,这样可以减少引用卡拖拽移动的成本和距离

您可以完全使用多开新的脑图笔记本实现同样的效果,并且更加整洁。

灵感盒作为一个脑图内部无需新建就可以获得的新的脑图画布,它的价值是有待挖掘的。

我们明天左右会发布一篇文章给出一些场景上的参考,在此不再赘述,但是这个嵌套在笔记空间中的子空间更多的实际价值,还需要各位的生产力场景实战挖掘和验证。

谢谢 lanco 的回复,我确实是很在意交互,真的不是在抨击新功能 :mask:
等待(不是期待)你们能把细节完善,加油

说白了,我们就是理工科直男一群,请见谅我们的丑,交互和UI这种事,上一次还是在短暂的和阿里设计师合作过程中整理了一下子,但是在MN3到MN4迭代过程中,确实会增加很多功能但是设计师又不在这样的情况,那么只能滞后到MN4的时候好好再整理一下,就像女孩子每天都收拾屋子,我们呢,比较尴尬,一个月收拾一次。 :sweat_smile:

但是说我们不觉得丑么,我们也觉得丑,但是做事情尤其是工程,如果不迈出第一步就不会有第二步,focus一件件来,但是我相信最终会变美的

非常支持你多提意见,我们有一套内部的意见保留和存储的机制,所以不用担心被忽略,晚一些还会重新拿出来研究的,所以你的每条意见都是有价值的

3 个赞

我觉得UI不仅是美丑的问题,重要的是操作逻辑、菜单、功能分区的设置
比如大黑条为什么会一天一天变得更长?所有的按钮都有必要出现在这里吗
为什么好几个一样的按钮要在不同地方都有?
需要优化的不只是外观

1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