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ginnote的文档功能可否像notion,思源笔记那样,用一个个块组合成文档?

我学习时经常需要用到marginnote跟notion笔记这两个软件。mn4可否考虑把脑图节点当作思源或notion里的一个个块一样,将脑图节点组合成文档。实在受不了在两个软件里来回切换 :melting_face:

1 个赞

场景中组合成文档的用途是?是方便导出吗?

等于一个无限白板,操作起来有感觉。而且感觉难度不大,单列出来一个脑图就行——独立于所有学习集 ,能够单独打开,或者悬浮打开的脑图就可以满足需求。更方便记笔记。那个新建笔记本,能够独立于学习集打开也行,放到一个快捷键上就可以。感觉调整一下ui,哪怕是单开一个不显示的包括了所有现存学习集的学习集呢。要求不高,有就行。不过希望优化一下笔记本的mac输入,把文本框加个边,现在操作太难看了,手感也很不好。

导出方便是肯定的,主要是学习需要,marginnote的脑图功能是很强,但在文档方面可远不如notion和思源那样的文档型笔记软件。脑图有优点也有缺点。首先,脑图就像一个二维视图,上下左右都能获取信息,文档就像一维视图一样,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脑图更容易把握节点之间的关系,但是,随着知识的积累,脑图面积会不断增大,而iPad屏幕不会随着脑图面积的增加而增加,这时为了看清某个节点上的内容,就不得不把脑图放大,但是将脑图放大之后显示的关联信息就会减少,这不就违背了建立脑图的初衷吗?此时脑图显示的信息,是不如紧密排列的文档那样多的。其次,由于脑图松散的“二维”视图,当你了解完一个节点的知识后,你要找先到该节点的父节点,再看父节点的兄弟节点在哪里,接着找到兄弟节点下的子节点继续学习,脑图的层级少,还感觉不出什么,一旦脑图层级开始多起来,浪费的时间可不少,而且给人一种跳来跳去,毫无顺序的感觉。而文档型排列虽然不能直观的感受知识点之间的结构(关于这点,我还想说不是所有知识结构都是树状的,一个节点为什么只能有一个父节点,看看表格的结构吧,一个单元格对应的是可是两个父节点),但是其知识是线性紧密排列的,同样缩放比例下能获取的信息量是要比脑图多的,使用文档进行学习时,只需要“线性推进”就行了,不用像脑图一样来回乱跳。而我们早就习惯了这种线性学习,从小学到高中,老师讲授新知识不就是按照这种线性关系推进的吗?也没见某个知识点讲完后,在去提醒一下上级知识点,接着在找到下级知识点是什么,然后再继续讲授啊?mn是不有点对脑图这个树状结构太过看重了?mn的宣传口号可是“重新定义你的学习”。

请教一下对于大纲面板有什么改进的想法?
IMG_7246

人脑的思维结构并不是线性的。按照《意识本能》里的说法,人保持专注的线性思考其实很消耗能量,我觉得大纲当作跳转的参考简单用用就行了,顶多复习知识的时候看大纲回忆知识。感觉你们中心还是得放在自由度和开发本身潜力上——最简单的比如说,按照标签搜索的话,搜索完,是不是能把相关的脑图或者卡片平铺到一张新脑图上。发挥脑图卡片本身的潜力对你们来说更重要吧。双链就是个锦上添花的东西,你们的跳转,做好了卡片搜索比双链强一万倍。本来就很强的跳转,加上做好了标签搜索整合的卡片盒子,我觉得你们能起飞。现在市面上笔记群魔乱舞,一大推都是好看不中用。这是你们的机会啊。哪怕你们发个可视化卡片盒的增值包,在你们系统化的加持下也比别的笔记有优势得多。

  1. 大纲的每一个层级(每一个节点)建议能拖动调整位置或者选中多个节点一块儿调整位置,使节点不仅能在不同层级之间移动,在相同层级之间也能移动。同时节点顺序也希望能同步到脑图,框架型脑图的节点调整逻辑实在看不懂。目前的大纲视图只能实现左右调整层级。
  2. 能够直接在大纲视图中的任意位置新建节点。
  3. 能够暂时取消大纲的缩进,不然层级一多,半个屏幕都是一道道竖线。另外是用来区分不同节点的上下界线,能否也能够暂时隐藏。
  4. 大纲中的矩形摘录和多边形摘录在脑图视图下的卡片中还是等宽的,到了大纲视图中原型毕露,建议大纲视图中能够调整卡片的大小。
  5. 卡片支持的语法目前只有markdown,要不再考虑再加上iframe,mermaid,flowchart?这样能极大增加卡片内容大的多样性。markdown只支持katex,能否考虑再扩展一下,支持 chemfig ?
  6. 卡片是否能支持嵌入视频?目前只能嵌入音频和照片。
  7. 大纲中的链接内容无法渲染markdown。
  8. 使用markdown增加字体大小时,节点的宽度不会及时增加,导致字体总被遮住。对于markdown型卡片好像只能用语法来增加字体大小,能否实现markdown型卡片批量调整字体大小。对于非markdown型卡片,最高字号只有23,能否提高字号上限?
  9. 大纲导出后无法实现markdown,望尽快修复。
1 个赞

Hello

收到您的建议了,已经记录,非常感谢!

Kind Regards,

Support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