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关联词或知识点链接可以参考一下最近大火的roam research
让我突然想到此前想要发,没有来得及发的畅想。
双向笔记链接,及其可视化关系图谱的生成,现在非常火。
我想对于这个功能发表一下我的看法和对MN来说可以应用其中的设计思想。
双向链接
目前市面上双向链接笔记工具很多,例如:RR(RoamResearch) 和 RN(RemNote),(还有很多例如Obsidian等等),他们起源于“卢曼笔记法”的笔记管理思想(感兴趣可以去了解)。
下面用 RN 为例进行讲解。原因是,RR在国内不“翻Q”完全不可用,而且极其贵,“RN”网络极好,而且价格实惠,且对 双向笔记,及卢曼笔记的思想进行了充分的实现和延展。而且最主要的是,某宝可以刷RN的使用时间(通过官方活动漏洞,你通过我的邀请码创建账号就可以先得到一个月全功能试用:remnote.io/invite/60b4a4a2bc33ab0045fd3fd0 。 觉得好用再去某宝刷)RN还实现了MN的PDF摘录功能,而且其pushpin的设计思路也很新颖,就差OCR和大纲目录了,很有抢占MN用户的势头。
这里的 双向链接 本身没什么特别,特别之处在于其设计理念和概念定义及其功能的差别,非常巧妙有趣且灵活,RN的链接,类似但不同于 MN 中的链接功能,
更像是把MN中字典、链接、标签、引用 4个系统,非常巧妙有机的结合了一样
(如果你没空,这句话就是对下面内容的总结概括,自己去体验使用可能更加深刻直观):
-
相同点:MN和RR/RN 一样,可以有“节点”和“节点间的(双向)链接”。及本质是记录关联笔记,用于快速溯源或查找。
-
不同点:“卢曼笔记工具” 的 双向链接 ,功能本质目的MN一样,建立关联的对象,其设计理念不同。(但是可以说MN完全由实现其功能的基础和基因)
-
总的来说:RN 是基于“概念”出现在内容中从而建立连接(共3中,最后会总结),MN是基于 URL 连接,及带有指向性的数据结构内容,实现了连接。
- 字典主动引用:卢曼笔记软件,是基于 对 “概念” (或者说是关键词,用户也可以定义一条REM不是一个概念节点)进行 用户主动款选引用的关键字 实现 ,其节点官方定义为REM,(及remember,等同有MN中的一个设置了标题的卡片Note节点),MN是基于标题。
- 字典被动引用:MN只要设置标题,所有的关键字都会变成超链接形态,但是RN给了用户自主权,如果不对关键字进行框选,内容中出现的关键字,不会变成超链接形态,但是我们可以从 该“概念”及REM的节点位置,找到所有提及过此概念的位置,及被系统 被动的建立了连接。(这中概念设计,在生成关系图谱时非常重要)
- 引用别名:RN可以对引用进行别名,MN目前不可以。
-
RN中REM及标签(主要区别和设计思想
):笔记可以是标签,可以是内容,任何节点可以继续添加内容和节点,可以作为标签出现在其他REM中,也可以作为 引用内容,变为超链接形态出现在其他REM的内容中,这样的好出就是,我不需要再对一些分类单独建立标签,对同一批概念,管理多套系统,用之前的笔记即可作为一个分类标签,因为有些标签本身也是有内容说明的,比如:“MarginNote”,我可以在笔记中记录它的操作手册,可以记录它的开发手册,但是如果我在我的日记中写到 每日创意 是关于MarginNote的插件设计的,那么我可以直接把 这条日记打上“MarginNote”标签。MN标签和引用、链接 系统完全时分开的。
-
总结
- 其实REM中最优特色的就是链接(关系)建立。它又简单又复杂。
- 实际上不管 “REM节点/笔记” 被当做 标签,还是 被引用的内容(及MN中 实现字典效果,同时建立一条“引用/链接”的功能)它的本质就是两个 REM之间有了“链接关系”,区别就是关键字出现的地方不一样。我总结了一下,这种关系通过三种方式建立:
- 关键字出现在笔记内容中,用户主动定义为链接。
- 关键字出现在标签中。
- 关键字出现在内容中,系统发现。
- 最后一个是其特色,就是让REM(及笔记关键字)可以放在任何地方,就把上面3条有机结合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