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ay
(origen)
1
更新了3.7版本,发现加入了子脑图功能,但是原来的灵感盒没有了。按官方的说法是子脑图是灵感盒的升级版。可是我却觉得子脑图是灵感盒的降级版,或者至少子脑图不是能完全取代灵感盒的。对于子脑图能带来哪些帮助我目前还没有完全弄清楚,或许这是个不错的功能,然而对于灵感盒被取消这点还是让我非常困惑,明明这是一个组织知识点的很好的形式。树形分支,框架分支和子脑图都不能取代它。
因为灵感盒可以被拖入卡片,而不影响其它分支。
灵感盒的纵向维度
其实很长时间我也没搞明白灵感盒是个什么东西,有什么用,一直以为是个鸡肋的功能,可是后来突然意识到,在摘录一些零碎的,非主线的,但同时又是重要的,内容较多的那种知识点时,是最适合使用灵感盒的时候。换句话说,灵感盒让平面的脑图有了一定的纵向维度。在不破坏脑图的主线的同时,达成了支线知识点的摘录。
灵感盒与评论
我认为灵感盒与卡片的评论有相似之处,但评论只能是文字,或者最多用插件来点儿markdown或一些LaTeX公式。一是局限性很大,只能呈现线性的内容,二是内容多了卡片就会很大,三是卡片作为树形结构的父节点还好,一旦变成框架结构的父节点简直没法看了。而灵感盒则是一个功能更加完整的,形式不受限制的评论。简短的评论适合用普通的文字,可以使用markdown和LaTeX做一些增强,而更多复杂的 “ 评论 ” 应该使用灵感盒。
举例
题主是计算机专业,但最近正在看的一本书,《变态心理学》,所以就拿这个来举个简单的例子吧。
如图中所示,“ 评估工具 ” 作为父节点,其下有1个子节点 “ 评估工具要满足的条件 ” 和9个各种评估工具的子节点。
原本 “ 评估工具要满足的条件 ” 是一个灵感盒,和评论一样,它是在它的父节点内部的,但是现在它却变成了子脑图,和其它9个子节点并列了。原先条理清晰的结构一下子变得乱了套了,本来这个节点并不是评估工具,只是说明评估工具的一些属性的,属于9个评估工具的共同的内容。这下已经没法再表达这样的逻辑关系了。
可能有人会说使用重组吧,把9个评估工具的卡片再套起来,或者使用概要功能。对于前者,我认为这样会让脑图变的臃肿,不必要地嵌套了更多层级,而且重组后还要重新设计名字,9个评估工具重组后形成的父节点才应该叫 “ 评估工具 ” ,而原先的 “评估工具 ”节点得换个名字了,但是叫什么好似乎很伤脑筋,原本就没有这个必要,使用灵感盒可以很自然的把 “ 评估工具要满足的条件 ”作为 “ 评估工具 ” 的 “评论”。至于后者,一是在脑图上又多了一个不必要的卡片和一些虚线线条,二是它本来也不是很适合用在这种场景下。
展望
不过我也并非排斥新出的子脑图功能,我认为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新的功能,只是希望能够恢复灵感盒功能,让灵感盒与其它三种分支形式共存,如果能恢复就太好了,如果不能恢复也希望能够开放相关的js接口。
或者另一个解决办法就是,把子脑图也变得和灵感盒一样可以拖进卡片的内部,这样灵感盒的重要之处才算是被继承了下来,叫什么名字不重要,但这个功能本身是挺重要的。
拜托了,希望能把灵感盒或它的功能恢复回来。
5 个赞
Hello
目前确实取消了灵感盒置入卡片内部的特性,您在什么情况下会把一段信息合并入卡片内部而不是作为卡片的子节点呢?
如果我们可以讨论清楚这个问题,或许对理清子脑图的定位有帮助。
Kind Regards,
MarginNote-Edward
Support Team
Cray
(origen)
3
嗯嗯,首先感谢您的回复。
对于这个问题,就是灵感盒和子节点的区别,我说一说我的看法吧,这些看法主要是基于以往使用marginnote的实践中总结来的。
这里子节点就包括树状结构和框架结构了。
在我看来,灵感盒与子节点的区别,就是子节点平时是展开的状态,而灵感盒平时则是折叠的状态。基于这一点,在进行学习摘录的时候,我会根据所摘录的卡片的内容,考虑是把它作为子节点好还是置入灵感盒内部好。
通常,如果该卡片是主干知识(或者说是核心知识)我就会把它作为子节点,这样在每次回顾,复习的时候,一下映入眼帘的就是这些主干知识,而不会有其他的细枝末节的干扰。
而其他的知识则置入灵感盒中。这些知识通常是:1. 次要的知识 2.作为评论的补充 3.例子,说明,注释等。
-
次要的知识
这个就是最开始举的那个 变态心理学 的例子。父节点是评估工具,那么子节点理应是几种评估工具的卡片。而评估工具的效用则作为次要知识。次要知识平时并不需要展示的脑图中,而是置入灵感盒中,如果把各种次要知识也作为子节点,那么脑图就容易变得臃肿且杂乱,不好复习。
-
作为评论的补充
可能出于提高可读性的目的,很多的书的结构并不是十分严格。比如我在看的 货币银行学,书上一处讲终值和年金终值,但是前面还没有讲年金的概念,而是在讲年金终值的时候才把年金的概念一起讲出来。这样可能更方便读者的理解。但实际上年金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这里如果按照书的结构来构造脑图,会显得有些乱,脑图的结构不够规整,在复习的时候就造成了麻烦。所以这时候我会选择把年金这个知识点先作为灵感盒,置入年金终值的卡片当中。
另外,对于 1,2 两点还有些补充说明。灵感盒虽然是折叠的,但是同样有标题链接的功能。通过醒目的标题链接,如果想不起来,也可以快速定位到藏在灵感盒中的知识点。我觉得标题链接与灵感盒的配合使用是很棒的。
- 例子,说明,解释等
这个就更加常见了。
譬如我在看的 修辞学,特点就是理论少,例子多。摘录下来的例子的卡片会比较大而且数量多,这样导致脑图一眼看去全都是例子。最终的目的是记住知识点,看到知识点就能想到怎么用。那时候例子就被隐藏在灵感盒里面了,如果若干时间之后记不清了,再去查看灵感盒里面的例子。此外如果从别的地方收集到新的例子也可以把它摘录到灵感盒中。
以上是试图使用灵感盒
以上是作为子节点
可以看到全部使用子节点的话,脑图会太臃肿,知识点都不好浏览了。
又如我在看的 操作系统,特点是代码多,解释也多。最终的目的应该是达到看到代码就知道代码是做什么的。解释也是作为若干时间后忘记了代码的作用,再来进行回忆。平时不应该出现在脑图中,否则会让脑图太臃肿。
这里跟上面的例子差不多,就不传图片了。
所举的都是极简单的例子,仅为了说明清楚。
最后我想说的是,各个学科不同,各个学习材料不同(有书,论文,幻灯片,视频等等),各个作者的写作风格不同。很多时候可能就是“没有银弹”,在什么情况采取什么方式,也是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当然,这肯定是基于软件提供了完备的功能。
可能mn有时被诟病功能太多,可其实这才是我喜欢mn的地方,自从熟悉了mn的使用之后,我就极少再打开goodnotes了,也代替了zotero进行文献整理。我觉得mn极大地改造了我的学习方式,使学习的效率确实地提高了。
其实mn的功能我也没用到全部,比如闪卡复习的功能我到现在都没有用过,但我仍然认为这是一个好功能,想必已经有人从中受益。
事实上强大的软件大多都是功能繁多的,比如Adobe系列,office系列,visio studio等。大多数人都是只用了其中的少部分功能。比如说Excel,有的人可能只是填写点儿无关紧要的文字,有的人使用各种函数做计算,有的人用数据透视表做数据的整理,有的人用各种图表来做展示,有的人会深入学习VBA。这些软件无一例外都有一定的学习成本,比mn要高得多,但并没有人因为ps难上手,就说ps不如美图秀秀。
总之,我认为灵感盒置入卡片内部是一个有用的功能,甚至可以说是很重要的,解决了若干痛点。希望在后续的版本中还是把它恢复吧。同时祝mn越来越棒~
1 个赞
Hello
您举的例子非常贴切,我感觉这个灵感盒/子脑图置入卡片内部确实有合理的场景来支撑,我会向开发者反馈一下的。
Kind Regards,
MarginNote-Edward
Support Team
Hello
再次感谢您的实践分享,3.7.5将会支持将子脑图拖入父节点(合并的手势),形成3.7之前的灵感盒样式。
Kind Regards,
MarginNote-Edward
Support Team
噫。我前几天看到了这帖子,想等回家了用电脑好好回复,结果mn这已经更新了。
首先我声明一下我不反对楼主的用法,也不反对MN的更新。
我只是提出我的想法,供参考。
我的情况是,在灵感盒功能在世时,我刚开始试了一下之后再也没有用过。不用这个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条:
- 我从来不手动调整卡片的大小,所以所有卡片的宽度都是一样的。而使用灵感盒的卡片的宽度必定会增加,我觉得这样特别丑。而且,在卡片里面塞一个方形的框框我也觉得很丑。
顺带,我不手动调整卡片的大小的原因是,我觉得调这个的原因基本上就是为了美观,而对学习并没有太大帮助。有的时候非得需要调整,我考虑的也是增删评论区里的字数,因为用键盘嘛,编辑方便而且是在思考知识。
- 我个人没发现灵感盒具有不可替代性。换句话说,MN的脑图中,已有的功能已经基本可以实现知识结构的组织,而灵感盒并不是来填补空白的。
- 只要脑图结构是树形,不到万不得已我都不会考虑框架结构。因为框架结构对树形的展示我感觉不是很友好——框架结构适合展示只有一级子节点的情况。
而灵感盒啊、焦点模式啊这些的长相都和框架结构相似。
下面我就楼主举的例子,尝试着写一下我的想法。
如果我来做这一部分的脑图的话,我会做成下面这样。
我做脑图的想法是,按照自己的思维逻辑来做脑图的树形结构,不一定按照书本的讲述顺序。比如,在我看来,
评估工具就属于评估,所以当然应该作为评估的子节点;
评估工具和评估工具应满足的条件应该放到一起,所以需要一个共同的父节点。于是我设置了一个父节点,并且调整了一下卡片的标题名。
(我没看过书,只是按照1楼图片中的文字理解的)。
我的看法是,只要保证知识体系合理(所谓合理是指符合自己的思维顺序),那么层级稍多一些也是值得的。
因为MN的卡片都是自己亲自做的,所以如果真想找,完全可以用搜索,很容易就能定位;
当然了,不用搜索,一层一层地打开也没问题,其实我很享受这个过程,因为,首先,也花不了几秒;其次,每次展开各个层级都是在复习自己制作的知识结构,也有可能发现需要更新。在我考研的这一年里面我一般都是这么做的。
我个人是希望脑图的知识结构完整。要区分主要次要的话,我觉得可以通过设置卡片颜色来解决啊。而且我觉得1楼举的例子,卡片也不算多啊,不至于到臃肿的程度。比如我总结的,求极限的所有方法汇总,截图如下,我这里设置了只显示标题:
这卡片数量就挺多的。我觉得也没什么不好复习的,只要都是自己制作的,并辅以有规律的复习,就不会觉得臃肿难以下咽。
再举一个线性代数的例子:
这都是我一边学一边复习一边思考总结汇总而来的。
说到次要知识,今年考研数学一就破天荒地同时考了两个超冷门知识点,共10分呢。
这个我非常同意。
我应对这个问题的方法是,一般来说,是刚学的时候按照课本的顺序来。学完这一章后进行复习,边复习边思考如何调整结构。
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冒出一个东西和后面才学到的知识点有关,那也按照课本的顺序先放在那儿,打上#待更新的标签之后再研究怎么办。等后面学到了这个知识点,我再考虑,是把那个卡片挪到这边来,还是建立双向链接,还是把这边的知识结构整体挪到那边与之融合?
对例子(指例题),我都是每一章的例题统一堆放到一起,和之前的卡片建立链接。
之所以不放在子节点中,是因为,
- 如之前所说,我希望我的脑图体现我的思维顺序。而例子只是帮助理解知识,并非属于一个知识结构。
- 子节点如果放了例子,那如果子节点还要放其它知识卡片,这个树形结构就不太合适了。
- 例子只是用于帮助理解知识,我复习脑图的时候,如果知识看懂就不需要看例子了,所以找个地方堆起来即可。
当然,用灵感盒也能实现,我是想说,没有灵感盒也能实现,我并没有看出灵感盒在这方面有什么优势。
至于说明、解释,我一般都写在该卡片内容。卡片长一点其实没什么,多用加粗啊、颜色啊之类的强调关键词句即可。
而且还一个重要理由:如果我这张卡片要导入anki进行复习,那么不在卡片中的东西就不会被导出,我在anki中复习时,如果想要看看“哎,这张卡片是不是有灵感盒,里面是不是还写了什么注意事项?”,那还得跳转回MN。这样显然不好。
@Edward_Support-Team
1 个赞
感谢您的分享和详细的截图,您提到的设置颜色来突出重点确实也是一种解决方案。
Regards.
Henry
(萧秋)
11
希望3.7.5恢复灵感盒功能时,在灵感盒的右上角依然可以保持原有卡片的“引用”功能而不是合并到父节点
Hello
您好,下版本会考虑提供个类似的解决方案的~
Kind Regards,
MarginNote-Relight
Support Team
Hifis
(马天任)
13
我觉得很多不在脑图体系内的东西,比如就去之前名字“灵感”一样的,或者突然间联想起来的东西,都是灵感盒完美的目标物。我刚用mn4,翻论坛看到还有灵感盒这东西,这个功能是思维发散和临时统合的完美工具。